Life & Culture

  • 日本足球和二次元女孩有甚麼關係?|Refract

    香港人熱愛足球,每年英超開季總有大群人抱著電視不放,捱更抵夜觀看直播,但除了時差相距七、八個小時的歐洲足球,還有甚麼可以支持得更輕鬆的足球聯賽?
    近年日本和南韓的足球聯賽都廣受歡迎,特別是日本的職業足球在搶人才(觀眾)方面都相當落力,究竟日本如何由潮流和動漫入手推動國內聯賽發展?為甚麼動畫《Love Live!》中的二次元女孩都穿上了各大球隊的球衣,而鄰近地區的足球界又有甚麼可以參考?
  • 乒乓平行人生-乒乓球運動員 蘇慧音

    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可說是學界運動盛事,學生運動員有機會踏上較大的世界舞台,而且不少世界級運動員亦是大學生,競賽水準令人期待,因此今屆香港隊派出史上最龐大代表隊出戰,亦標誌近年本港年青一代運動員的實力大有提升。

    今期封面故事訪問乒乓球運動員蘇慧音和射箭運動員郭賢霽,前者由全職運動員重返校園,後者則一直以學生運動員身份默默耕耘,二人不約而同都即將首度代表香港出戰世大運,懸殊的成長背景,對這次征途有何意義?
  • 【Cover Story】將身體融入節奏 淺談音樂提升運動表現

    04/22/2023 - 03:10 by joylam
    做運動要配上音樂好像是個約定俗成的習慣,即使不自帶BGM,很多運動場所也會選擇強勁的音樂陪你做運動,坊間一向認為聽音樂做運動能提升運動的表現,或可延長運動時間,但音樂不是能量飲品或能量條,不會直接為身體提供運動所需的養份,那為何聽音樂又可以有如此功效?又有沒有特定的音樂可以顯著提升表現?
  • 【Cover Story】掌握專項運動技術的時機-足球教練 陳浩然(陳Sir)

    由運動員二代,到嘗試鍛煉體格的小朋友,每個孩子接觸運動的起點不盡相同,而當他們想向專項運動進發時,當然更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除了資源、時機,掌握專項技術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家長願意投放資源去培育,小朋友在什麼年齡適合開始訓練,卻沒有定律。以足球為例,這項全世界最受歡迎、最普及的運動,香港的小朋友可以隨時落街場玩、學校體育課又有機會接觸,甚至不少家長都是足球迷而樂於鼓勵小朋友去踢波,但這是否代表愈年幼開始培訓就愈好?怎樣才算「好」?
  • 【Cover Story】培養運動興趣和能力-忍者障礙運動教練 鍾衍洋(阿洋)

    有人希望子女單純享受運動樂趣,也有父母「望子成龍」,即使他們未必想小朋友成為全職運動員,也希望他們「贏在起跑線」自幼接觸運動。但父母的期望與小朋友的運動需求是截然不同的—小朋友在低齡階段當運動是遊戲,以成年人的運動期望去要求他們掌握運動技術與競技對抗能力,可能是不切實際。忍者障礙運動教練鍾衍洋(阿洋),便認為培養小朋友對運動產生興趣不應以「獎牌」與「證書」為目的,關鍵在於該運動適不適合孩子,以及對小朋友的個人成長發展有沒有幫助,因此幼兒未必適合接觸專項運動,卻可以嘗試各種活動和鍛煉,將來自行選擇專項運動時也有一定基礎能力去助他們更快掌握有關技巧。
  • 【Cover Story】運動員二代是否贏在起跑線?-單車運動員 Brian Cook

    運動員為大眾認識時通常都已有一定運動成績,而在鎂光燈下的運動明星亦各有經歷:

    「風之后」李麗珊自幼在舅父指導下接觸及練習滑浪風帆;「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至中學時才加入單車港隊接受訓練,但也自少熱愛運動,更曾加入中學田徑隊;張家朗出身於籃球世家,雖然先接觸籃球,但小學時已開始學劍擊,中學已成為全職運動員並在世界賽嶄露頭角⋯⋯

    令人相信運動員必須自幼開始培育。
  • 躍動道-Ropssy

    只要相信,夢定能飛!

    誰又會想過滑板、霹靂舞這些「Underground(次文化)」的運動終能走進奧運大舞台,成為主流的運動呢?這全靠一班堅持的人努力,一直深耕細作,才能把沒可能的事變得有可能⋯⋯對比起滑板、霹靂舞,交互繩(Double Dutch)雖是「Underground」,但比起前兩者更為偏門,很多人亦對它不明所以;而作為香港double dutch圈中碩果僅存的「Ropssy」,靠着大型比賽、表演「省靚招牌」讓更多人認識它。
  • 一躍高下 跳高運動員 鍾慧欣

    跳高過一張圓櫈可能很簡單,跳高過一張書桌或許已有點吃力,那麼跳高過自己頭上是怎樣的體會呢?身高1.79米的跳高運動員鍾慧欣(Phoebe)在2022年打破自己個人最佳成績(PB)達1.8米,更在泰國田徑錦標賽奪下金牌。跳高不只是練習起跳的爆發力,而是需要協調全身肌肉,選擇如此困難的運動,便是始於Phoebe對自己的一份執念。
  • 躍變時代-三級跳運動員 黃俊穎

    俊穎曾到台灣讀碩士課程,接觸到為羽毛球手周天成特訓的生物力學退休教授林德嘉博士及蔡於儒博士,了解到運動科學不止應用於田徑訓練,更可以幫助到其他項目的運動員;而事實上田徑訓練近年來亦引入不少運動科學訓練:「以往的訓練是不斷重複技術訓練,比較少科學化地安排重訓,而運動科學化的訓練則較為多元化,令運動員的成績突飛猛進。我認為應該將這種訓練模式進一步推廣,令全民運動變成全民競技!」
  • 跳脫框架-跳繩運動員 張柏鴻

    「跳躍」這動作總令人聯想到充滿活力和朝氣,事實上跳躍的運動機制亦需求爆發力,年紀愈輕愈有能力跳得高。不過,跳躍並不是一個特定的運動項目,卻是很多運動都需要的重要「技能」—除了最直接會聯想到的跳遠、跳高、跳繩等有個「跳」字的運動,還有籃足排球甚至搏擊類運動也要識跳!換言之,是全年齡運動愛好者都有需要鍛煉的技能,絕不止是少年專享;又或者可以說掌握到跳躍技能的人也就能像少年般跳得輕鬆吧!

    跳躍訓練也不止是不斷跳跳跳那麼簡單,除了要針對運動項目的跳躍力學,也涉及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鍛煉。今期我們找來跳繩運動員、三級跳運動員、跳高運動員來分享他們的跳躍訓練心得,也嘗試從運動科學的角度解構「跳躍」。
  • 沙漠登山、峽谷溪降-約旦七日上山下海之旅

    02/15/2023 - 12:37 by editor
    約旦是位於西亞的中東國家,坐擁無數古文明遺跡,同時,它亦是最適合探險歷奇的國度。

    今次我在約旦首嘗自駕七天,在亞嫩河谷探險溪降、在世界七大奇蹟古城佩特拉及「地球的火星」瓦地倫沙漠行山,更一嘗在低於水平線的死海游泳的滋味。
  • 跟住六歲Duncan去行山、同Captain VL一齊發掘香港自然生態美

    又到行山旺季,早排我終於久休復出,跟住Captain VL同Duncan一家去行山!(無錯,我都好耐無行山啦!) Duncan今年六歲,但已經同媽媽Jennifer行過香港五十峰,和我相比簡直是行山達人了,所以今次選擇去三星灣這條「新手」路線,應該是為了遷就我這個經常久坐辦公室打稿的「重量級」打手,哈!亦都因為這是大部份路段平緩易行的合家歡路線,Jennifer帶同老公Tony和細女一齊行,不過其實兩歲半的細妹亦不容小覷,跟過媽媽和哥哥去行山,幾公里的距離都行得好輕鬆!
  • 香港足球點樣撐 - 伍怡欣Jessica

    我們常說支持香港足球,說的卻不止是香港隊,畢竟香港隊的賽事每年不過幾場;累積人氣並需要持續經營的是各大球隊——除了甲、乙、丙組及女子聯賽,相信更為人熟悉的會是港超聯賽球隊。從球隊角度又是怎樣在香港球壇堅持下去?
  • 香港足球邊個撐 - 港足吶喊

    許賢認為要嘗試透過造星或者令其商業化將港足推廣給大眾,而同為網媒之一的「港足吶喊」,則希望透過相片及文字報道球賽,將港足令他們為之動容的情感,傳達給每一名讀者。由球迷成為網媒,由社交媒體做到實體印刷雜誌,靠的並非充裕的資金及豐富的營運經歷,而是儘管屢次碰壁仍願意為香港足球吶喊的「情」。究竟港足有何吸引力,讓這個由一班年青人組成的團隊如此著迷;它所代表的力量,又如何令他們決定撐起港足?
  • 許賢講撐港足

    今年香港在亞洲的球會系數排名第六(截至十一月),並且在2023年亞冠盃中,獲得一個直入分組賽席位及兩個外圍賽席位,可說是近年香港足球成績最佳的一個階段;同時近幾年愈來愈多人談論和支持香港足球,似乎香港足球一片好景——但球賽觀看數字、入座率、球員收入、球隊成績,從球迷和球會角度看到的卻可能是兩回事。香港的芸芸運動項目中,足球運動員可能是最早發展職業化的項目,亦因為有本地售票賽事,球迷力量對其發展不無影響。談港足如何撐下去,不得不提港足球迷,以及由球迷「進化」而成的跨界媒體近年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