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師先生 ! (2) 鐵打的跑師 流水的挑戰

優秀的跑者,必需具備勇於接受挑戰的心態。2年前,黎可基毅然放棄體育發展如日方中的舊校,轉到體育文化較不盛行的油麻地天主教新民書院,希望幫助推動學校的體育、甚至長跑風氣。黎可基和何海濤於中學的學界比賽結緣,到大學分別代表學校出外比賽時更結為莫逆之交,因此黎Sir亦自然參考這位二十年好友的晨跑計畫,嘗試為自己及新民書院闖出一片天。抱著對跑的熱忱和對栽培下一代的熱誠,黎Sir跳出舒適圈,打算挑戰自己的能耐。「做老師其實有一種使命感,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去鼓勵學生也運動,讓他們感受到我的生活中充斥著運動,帶給他們正面的影響。」

黎可基
現職天主教新民書院體育老師

  • 跑步年資24年
  • 前渣打馬拉松全馬香港華人第一
  • 2小時35分 (個人最佳紀錄)

小天地 大挑戰

新民書院是全港數一數二的蚊型校舍,活動範圍只有一個小禮堂,學生小息、午膳甚至放學都難以活動身體,但黎sir卻正是因此而選擇轉到這裏工作。「以前舊校體育課系統很完善,體育科亦已上軌道,慢慢地我失去教學的目標。我不想教學生涯就這樣一成不變,同時也想專注在體育科範疇,因此我就跳出舒適圈,來到這個對沒有操場、校舍細小,對運動發展極具挑戰性的學校作新嘗試。」以前要兼顧中文、歷史和體育科固然辛苦,但現在成了體育科和活動科主任,卻又要兼顧很多行政工作及報告,責任反而更重,倒是比舊校更忙碌。

「當老師忙是一定,但我還在慢慢建立學校的運動文化。我參考何Sir在長天的晨跑計畫,雖然我校沒有操場,但學校附近的京士柏上那配水庫就有一條跑道,大約200多米,我們早上就從學校跑上去,然後就跑大概20到30分鐘後回學校,因此校隊氣氛慢慢凝聚得更好。」

全民長跑三部曲

為彌補小校園的不足,同時讓改善運動氣氛,黎Sir使出渾身解數宣揚長跑,推出長跑三部曲計畫。「首先是晨跑計畫,要在10次晨跑活動中出席7次;第二是自主訓練,讓學生自動自覺去做我給出的體能訓練,並錄像告知;最後則是環校跑,同學兩人一組圍繞學校接力,這類型團隊合作的活動會令學生參加意欲提升。每個項目完成後均能獲得優惠券等獎勵,而完成三部曲的同學則會獲得跑鞋一雙。」

因為該校學生對運動的動力偏低,黎Sir認為要提高興趣的最快方法就是先用獎賞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而且為了協助黎Sir推動跑步,學校今年再聘請了一位競步港隊的女老師,實行雙劍合壁去推動長跑。「校長也非常支持我們的計畫,更斥資購置了4部划艇機以鼓勵學生做運動,來年會增設更多單車機,令我們更有動力去推廣全校運動。」

黎Sir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鼓勵學生踏出第一步嘗試運動,雖然不少學生依然抱著玩的心態到來,但他仍然會因應學生的潛質、興趣、意向等給予不同幫助,希望能令學生留下來接受訓練。「我會於體育課上教不同種類的運動,最重要是有趣。而且來到這裏後我就成立6組(男、女子的甲、乙、丙組)越野跑校隊,開始給他們有更多機會去參加不同比賽,學生有機會表現自己就有動力繼續練習。」

現在學校的體育科仍然於改善階段,一方面會推出更多活動讓學生參與,享受運動的樂趣;另一方面亦希望校隊能慢慢做出成績,特別是長跑及田徑上。「其實剛開始教校隊時也蠻受挫折,要知道中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畢竟跑步始終是辛苦的個人運動,學生很容易會放棄,想要遊說他們也很困難。即使今年跑步氣氛變好,但還是很容易打回原形,因此最重要是要團結田徑隊,及後才會想要做出成績。」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無論是42公里的征途,還是50公里的挑戰,跑手除了要超越對手,更是對自己的一大挑戰。作為中學老師,他需要兼顧訓練與教學,今年更進修有關課外活動的知識,而報讀中大課外活動文憑課程,可謂「百足咁多爪」,幸運的是,黎sir仍能在跑手、老師、學生還有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其實我很喜歡現在的生活,能兼顧到家庭、工作、興趣,甚至還能騰出進修時間,而且個人比賽成績也盡量能保持,其實到了我這個年紀也很難得。當然我現在沒有把個人目標看得那麼重,反而著重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也會把自己經歷和他們分享,希望能影響到他們對跑步的看法,不要只抱著很辛苦很累的感覺。」

黎可基跑齡24年,經歷過不少賽場上的風風雨雨,他也經常把自己的跑步故事與學生分享。2015年,黎可基於香港馬拉松一跑成名,成為當時華人第一,看似風光背後,卻在黎可基心頭留下疙瘩。「當年我狀態很好,但跑著跑著就知道自己是華人第一名,於尾段就有點『hea』跑,不想要自己辛苦到爆偈,就沒有追趕身邊外國選手,結果跑回終點後才發現跟那位選手只差一分鐘,事後就遭到當時的日本教練村尾慎悅嚴厲責罵。」

村尾教練不單對成績不滿,更認為黎sir對比賽沒熱誠,未有拼命完成賽事。「事後檢討時,我覺得我把自己侷限在一個水平,信心和決心方面都不夠盡力。雖說是華人第一,但其實還是可以做得更好,這種態度若不改善會成為我日後的阻力。自此以後,我認真看待每一場比賽,更常常以此告誡我的學生,凡事都要拼盡無悔,將正確的處事態度傳遞給他們。」

迎接新挑戰

雖然黎Sir已踏入40歲之齡,也不再把個人目標看得很重,但受喜歡挑戰自我的性格驅使,因而轉項超馬,月前更在台灣超馬比賽中取得第二名凱旋而歸。「一開始我是跑短途起家,我的跑步距離卻隨著時間日漸增加。短途賽對身體質素要求更高,也著重爆發力及天份。不過現在踏入一定年齡就適合長途賽,因它純粹需要耐力,和對手鬥『磨』時間。自前年參加扶輪馬拉松後,我就對超馬產生興趣,雖然第一年於20公里就爆偈,但次年我做出調整,也漸漸掌握好節奏就拿下全場第二名(3小時28分42秒)。」

雖然超馬和全馬一樣著重耐力,但超馬在補給方面則需要做得更充足,黎可基認為試過超馬後感覺自己的耐力有所提升,變長的距離更是對自己的新挑戰,正是這種不甘平凡敢於嘗試的性格令黎Sir毅然放棄舊校舒適的教學生涯。「跑步始終是一個興趣,我不能強迫學生突然愛上它,這樣會違反開心運動宗旨。但跑步對我來說一定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很想讓我的學生能從我身上感受到跑步的好處。雖然現在要由零開始建立一個團隊,我想大概也要5到10年的時間,但我也不怕經歷這樣長的時間,因為這是我從舊校轉過來的原因,是我的新開始及挑戰。」黎Sir的短期目標是在跑步田徑方面做出成績,也會和何Sir多作交流,參考他們學校的跑步計畫。「校隊沒有出過什麼成績,只曾在上年拿過幾個離島區比賽獎牌,因此就想要在校際、學界各方面比賽爭取獎項,同時會善用外面的資源去推行游泳等不同運動,這些都是在之前學校沒有嘗試過,希望能為學校帶來新元素,這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挑戰。」

24年的跑步生涯,黎可基從沒鬆懈,從短途到超馬,他一直在改變也一直在努力,「近兩年我因為工作減少跑步,所以就想趁著這個年紀在馬拉松上做好一點時間,因為以前全馬都是在2:35左右,但這兩年都不能保持這個水平,但我有信心可以把這個時間做好,因為我的鬥心還在。」

Text: Fung
Photo: Pho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