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前應否伸展?

運動前應否伸展?

運動前應否伸展?

每逢經過運動場、行山徑入口、健身室,都看到有不少人運動前煞有介事的伸展,不看環境,還以為走進了瑜伽班。眾人都認為運動前靜態伸展能預防受傷、提升運動表現及減輕運動後肌肉疼痛,誰人運動前沒有伸展便大逆不道,受千夫所指。學生運動受傷,老師便被質問運動前有沒有教伸展,運動創傷講座不是強調受傷後敷冰便是運動前伸展,可見兩者多麼受重視。可是,和受傷後一定要敷冰一樣,一向習以為常的做法真的有效嗎?伸展能否預防受傷容後討論,但本來好端端的運動員,因瘋狂伸展而拉傷肌腱及附著點的例子卻屢見不鮮。(註:本文所述之「靜態伸展」,是指把肌肉肌腱組合拉長,並維持數秒至數十秒的動作。)

熱身與伸展之別

原則上靜態伸展算不上熱身,按字面來說,熱身就是提升肌肉溫度、新陳代謝率、血液循環、神經肌肉協調及預演運動的動作。熱身降低肌肉硬度,使肌肉在更高拉力及長度才拉斷。靜態伸展只是把肌肉延長及維持數十秒,身體不會因此暖起來,心跳也不會快多少,更遑論提升新陳代謝率。

差不多所有運動都需要大量肌肉協調,獨立每次伸展個別肌群,與運動時的實際情況完全不同,也無助肢體協調。事實上不少肌肉都不能被完全伸展,但所有肌肉(本文指的是骨骼肌)都可以活動起來熱身,可不是嗎?肌肉功能是收縮,不是被伸展。諷刺的是,最常及最易被伸展的肌肉,卻是最常受傷的肌肉,例如小腿肌肉(Gastrocnemius)及大腿膕繩肌(Hamstrings)。

伸展與柔軟度

一般對柔軟度的理解就是單一關節或多關節的活動幅度,這關乎肌肉肌腱組合的長度,伸展時肌肉延長比肌腱多許多,例如「坐地前伸柔軟度測試」(Sit-and-reach test)前伸幅度越大,便認為柔軟度越高,這種柔軟度稱為「靜態柔軟度」(Static flexibility),但不要和關節鬆動不穩混淆,因為後者是因韌帶及關節囊鬆弛導致。

大部分人伸展的目的都是想提升柔軟度,一般所指的關節活動幅度。持續三至八星期的短暫伸展,會暫時增加柔軟度,但大部分是因為提升伸展耐受度,而非真正延長了肌肉肌腱組合,主要是改變了肌肉肌腱的黏彈性加強肌肉的反射性神經抑制(Reflex inhibition),所以人們能夠忍受較大張力而不覺疼痛而已。

肌小節(Sarcomere)是肌肉纖維的基本單位,無論肌肉有多長,都是靠眾多肌小節串連而成,像火車卡串連成列車一樣。經年累月恆常伸展肌肉,肌小節數目會增加使肌肉變長。

肌小節(Sarcomere)是肌肉纖維的基本單位,無論肌肉有多長,都是靠眾多肌小節串連而成,像火車卡串連成列車一樣。經年累月恆常伸展肌肉,肌小節數目會增加使肌肉變長。

當韌帶(及其他筋膜組織)持續受牽拉時,其長度會隨時間增加,這現象稱為蠕變(Creeping),主要是因為螺旋形膠原蛋白被拉直,當張力消失後,韌帶便慢慢回復原來長度,但實在非常緩慢。因韌帶是維繫關節穩定性的重要組織之一,鬆弛的韌帶便不能有效穩定關節。

那麼運動前過度伸展韌帶會否增加受傷機會?目下所見,一般人只強調運動前伸展的好處,又往往不去深究伸展的動作是伸展肌肉、肌腱,還是韌帶、關節囊。盲目伸展,往往把韌帶提早延長,到真正運動時,韌帶便不能有效穩定關節,反而更易受傷,不單如此,鬆弛的韌帶只會令關節失穩,不單徒添周邊筋膜組織負荷,更讓關節軟骨快點磨損。運動期間這些韌帶不斷承受張力,最終都會鬆弛,無必要提早把它們延長。有些所謂伸展動作會把不必要的張力施加於韌帶,例如足尖掂地不停把足踝扭動,人們時常強調運動時關節要「鬆」,但要分清楚「鬆」不等同「失穩」(Instability)。

運動前靜態伸展預防受傷?

過去的研究往往把靜態伸展及動態熱身混為一談,但其實真正預防受傷的是動態熱身及針對運動的專項動作,而非靜態伸展。

除了受強力衝擊下脫臼、肌肉、肌腱、韌帶斷裂等例子,大部分運動損傷都屬過勞,且好發於筋膜組織如肌腱,就算急性肌肉拉傷也很少在肌肉被極端延長的情況下發生(除非因瘋狂伸展!),多發生在正常活動範圍內,及離心收縮時出事,(即肌肉收縮期間被延長)。既然肌肉及肌腱並非在極端伸展下受傷,那麼運動前靜態伸展得來多一點的活動幅度,又有何作用?

圖二

1,538位新兵分成兩組,靜態伸展組先作四分鐘熱身跑步,然後伸展六組下肢肌肉各二十秒,不伸展組只跑步四分鐘。一千小時訓練後兩組受傷次數一樣。

1,538位新兵分成兩組,靜態伸展組先作四分鐘熱身跑步,然後伸展六組下肢肌肉各二十秒,不伸展組只跑步四分鐘。一千小時訓練後兩組受傷次數一樣。

在1,538位澳洲新兵中的研究發現,體能訓練前靜態伸展與否,並不能改變受傷風險(圖二),反而卓越體能才能避免受傷。體能極佳與最差的軍人受傷率可相差達14倍(圖三)。在美軍的同類研究中也發現同樣現象(圖四)。

20公尺 折返跑體能測試與1,000小時訓練後受傷關係。體能最差的軍人較體能最好的軍人下肢受傷機會高14倍。

圖三

20公尺折返跑體能測試與1,000小時訓練後受傷關係。體能最差的軍人較體能最好的軍人下肢受傷機會高14倍。

圖四

 303位美軍新兵十二星期內受傷率與兩英里跑步完成時間關係,基本上體能越好受傷率越低。

 303位美軍新兵十二星期內受傷率與兩英里跑步完成時間關係,基本上體能越好受傷率越低。

運動前後都靜態伸展又如何?

既然運動前靜態伸展無助減低受傷率,那麼運動前後都靜態伸展又如何?

挪威的一項研究把2,377位運動人士分為伸展組與不伸展組,伸展組運動前後都靜態伸展下肢及身軀七組肌肉各30秒,不伸展組甚麼也不做,兩組如常運動持續12星期。最後發現伸展與否對整體受傷率沒有多大改變,但的確可以減輕運動後肌肉疼痛。不過堅持運動前後伸展的話,有機會減輕肌肉、韌帶及肌腱的受傷率(估計伸展組每人每年0.66次受傷vs不伸展組每人每年0.88次受傷),即是說要堅持運動前後靜態伸展約五年,才可避免一次軟組織受傷。但這研究是運動前後也伸展,所以也不能確定何者有效,以本人看來,應歸功於運動後伸展。

結論

假若閣下習慣運動前靜態伸展又一向相安無事,便無需改變。有些人比賽會穿上幸運球衣或進行儀式,例如紐西蘭欖球隊的戰舞(Haka),或蒙古摔跤手的舞動,難道不跳便打不到波嗎?但儀式的效用,是不可純粹用生理學解剖學解釋的,也許牽涉心理學的範疇,運動前靜態伸展也許是一種儀式,「唔做唔安樂」便不要停,反正也不會令你受傷,除非瘋狂伸展。

其實運動創傷與否取決於骨骼是否堅硬、肌肉是否有力、筋膜組織是否強韌,運動前的一兩分鐘伸展於事無補。經年累月的鍛鍊體質、精進技巧、熟練器材、再加上平衡協調才是預防運動創傷之本,從來沒有速成妙方。

Text︰朱燦麟 Alain Chu(攀山愛好者︱註冊物理治療師︱雪梨大學運動科學碩士) 

(此文輯錄自運動版圖2018年9月號,詳細論述及文獻資料可參考原文。)


▼好物推介▼

​​Acti-Tape

1) Acti-Tape活力肌腱貼是物理治療貼布,不含藥性,可作預防及輔助治療運動創傷之用。
2) 不同於鎮痛膏布,Acti-Tape並不是隨意貼在患處,而要跟特定方法施貼,詳情可參考官方網站https://www.acti-tape.com
3) 運動前貼上Acti-Tape可預防受傷,運動後貼則可加速復原、舒緩疲勞。

Acti-Tape
Acti-T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