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大:「勿以量少而不練」在《跑步筆記》中的七種說法

Jay大:「勿以量少而不練」在《跑步筆記》中的七種說法

(現在寫很outdate? 抱歉哪...之前一直買不到書哪...)

作者Jay大這樣形容自己:「我是一個23歲開始跑步、25歲初馬、28歲站上波馬起跑線、30歲想要挑戰全馬百傑(台灣最快的百位馬拉松跑手)__ 的市民跑者。」(p.114)

我卻認為他在 __ 應該加多一項:「並成功哄到太太站上馬拉松起跑線更以sub4成績完成初馬」Jay大是怎樣做到的呢?大概是Jay大想把這史詩式的奮鬥過程記載在另一半著作,所以本書的著墨不詳細,就只歸納在【我的冠軍選手】(p.82-87) 內,但從這chapter及太太的推薦序中(太太寫序!),也能看出Jay大背後一卡車的心血,能夠令本來只能夠8分速走2公里程度的太太,進而成為一位sub4跑者,當中的關鍵是甚麼?

擷自【因為喜歡】(p.60)

(以下是本人的超譯)

其實一切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勿以量少而不練」,而這概念在書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以下節錄七個例子:

1. 「人家說『勿以善小而不為』我也覺得『勿以量小而不練』,有一點機會那說練一點,久了下來,你就會多出別人一卡車。」

2. 「對市民跑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訓練質量、也不是你的跑量多高,而是最簡單的一句話:『持續與累積』。」

3. 「六十分的人,有六十分的健身方式、四十分的人,有四十分能進步的方法。小如改變飲食偏好,一週限制自己最多吃一兩次宵夜;又例如改變生活習慣,每週選兩天,早一個地鐵站下車,走個20分鐘回家。」

4. 「每天一點點時間都好,有時間就去做,不要覺得『只有30分鐘沒有用』錯!即使每天都只有一點點,但累積下來的成效就會變成一座塔。」

5. 「只有1小時空檔,跑不跑?只有45分鐘空檔,跑不跑?只有半小時空檔,跑不跑?剩下不到半小時,那我可不可以練個核心也好?」

6. 「不管是利用早起、午休、還是下班後或者睡前,市民跑者們都是試圖在兼顧其他責任的同時,擠出一點點時間,追求一個僅僅屬於自己的夢想。」

7. 「每天訓練的時間最多就是60到90分鐘,怎麼做到呢?壓縮一點摸魚的時間、減掉一些猶豫的時刻,就可以不太費力的維持。」

讀完後,是否覺得要起跑一點也不難?我讀完後也這樣想。作者Jay經營臉書專頁「Jay的跑步筆記」,追蹤他的文章,更會感受到好像sub3也是應該做到的樣子,而且過程還很開心。

 

Text: 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