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好耐冇打波手痕?湊腳順便識朋友!

湊腳

世界從疫情復甦過來後,筆者也因為工作關係,要飛到新加坡。短短四日三夜,筆者手癢難搔,要在當地迪卡儂買個籃球,以GoogleMap搜尋於酒店附近的球場練習一番。

每次外出旅遊,我都希望能到當地的籃球場走走,可以的話,更希望能與當地人切磋一下。印象最深的一次,2015年日本之旅,那次除到訪神奈川「湘北」的原型武藏市野北高校參觀外,當抵達東京下榻酒店後,訪尋附近街場時,竟發現酒店附近百米內,一家持旅行社牌照的機構舉行每週籃球聚會,筆者到上址了解後立即報名參加兩日的球聚。球聚於一個社區中心室內場舉行,到場參與的,原來大多是因為工作而暫居當地人士,參加者繳付一千日元,就能按主辦者安排輪候和素未謀面的參加者「跟隊」。輪到筆者上場,發生了一個笑話。當時見防守籃底左邊有位置,左撇子的筆者立刻就位時,遭同隊中鋒指喝,示意我要到三分線四十五度——原來他們是守「釘人」的。

還記得年少時,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喜歡隻身走訪本地不同地方街場,與不認識的人打籃球。除了想探討一下自己的實力和技能,是否能打遍街場外,透過與其他人的合作和切磋,亦可以從中學習。投身社會工作後,打籃球的時間比以往少,與一起成長的隊友也難以維持恆常練習。隨著年齡增長,體能下降兼怕受傷,籃球運動再跌一級到「自己人打自己人」,於「舒適圈」內的「圍威喂」活動。近十年八載,身邊朋友成家立室生兒育女,見面僅限於Facebook和IG上,要在球場上見面,已經是團隊聚舊的週年活動了。

自從疫情復常後,筆者近大半年也回復於工作前的早上練習。眼見快將入「五」,練習做得比從前更有紀律,目的為了在仍有活動能力的時候,裝備好自己以爭取更多比賽機會。但畢竟未有太多朋友能組隊參與私人聯賽。在一次朋友邀約下,筆者參加了一次網上組織的籃球聚會,與朋友以外的十多二十人,輪流進行分隊賽,感覺有如上文提及於東京的體驗。對於好像筆者般波癮大,受限於欠缺場地和隊友的籃球愛好者,絕對是週末「放電」的好機會。近日更有機構將以上類型之活動升級,除安排場地外,更找來合資格教練作基本戰術指導,參加者中不乏成年人。能在求學時期後繼續於球場上獲得指導,相信為參加者的最大得著。

有興趣參加的,可看看該機構的IG:ballecho.hk

Text:Big C
Photo:香港東方龍獅籃球隊
Design:Warren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5月號